宣纸制作工艺发展研究综述(版权归本公司所有)

2022-10-20


  宣纸作为一种质地优良的书画用纸,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之一。但其的制作工艺繁复复杂且效率低下,因此很难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相适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对宣纸基本情况概括的基础上,对其传统制造工艺进行深度分析,并由此对宣纸制造工艺的现代化发展按照不同的生产阶段进行详细的介绍,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宣纸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与思考,以期为宣纸制造工艺的发展创新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中国宣纸;制造工艺;发展创新;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作者本人填写)      文献标识码:A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宣纸作为中国造纸术中独一无二的存在,以特殊的材质、精湛的工艺、优良的品质以及超长的寿命,被称为“千年寿纸”。传统宣纸制造工艺工序繁杂,从原料选材到制浆打浆再到抄纸剪裁,涉及几十道工序百余条具体步骤,耗时长达两年左右,虽然成品质量有所保证,但产量和效益较低,为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化需求,宣纸的制造工艺也处在不断的现代化发展中。本文首先依次介绍了宣纸定义、历史沿革、品种分类、特性优点、广泛用途等基本概况,接着按照传统的宣纸制造工艺流程对制纸原料采集、皮料制造工艺、草料制造工艺、纸张加工工艺进行具体阐述,之后按照上述流程的时序综述了宣纸制造工艺的发展情况。最后根据资料搜集和分析现状对宣纸制造工艺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以期对宣纸的制造工艺的发展创新提供参考借鉴。本文的基础架构如图1所示。

1 宣纸的概况

1.1 基本定义

宣纸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制品,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其精良的品质和宜书宜画的特色冠绝中外,并获得了了“纸中之王”、“墨韵万变”、“纸寿千载”等盛誉。广义上宣纸的定义是原产于安徽泾县,以青檀皮、沙田稻草、矿泉水、猕猴藤汁液为原料,按照特殊配方以传统工艺制造的用于书画写作、装裱拓册、画沙印泥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

1.2 历史沿革

宣纸的历史沿革众说纷纭,目前较为统一的说法是其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宣纸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旧唐书》中描述的唐天宝年间宣纸作为贡品进贡给唐玄宗,但由于当时宣纸的制造工艺较为粗糙,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没有在民间广泛流通;直至宋元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歌词诗画的不断兴起促进了宣纸产量和品质的提升[5];到了明清时期,宣纸几乎已经垄断了文坛画坛,使用宣纸写诗作画已经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标配;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列强入侵,整个中国民营经济遭受了灭顶之灾,宣纸的生产制造也陷入崩溃的边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扶持传统手工业,在进县拨款建造的首个国营宣纸厂,宣纸制造在品质和质量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改革开放后国际需求的陡增和工业生产技术的融入,宣纸的生产制造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

1.3 品种分类

宣纸的类型品种繁多,且分类标准不一而足,综合现有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加工程度、尺寸规格、厚薄区别、材质用料、纸型纸纹等。其中按加工程度可分为生宣(未经再加工的白宣纸)和熟宣(在生宣基础上经染色、印制等再加工的宣纸);按不同尺寸规格可分为四尺类、五尺类、六尺类、八尺类、白露类、长短扇类、接半类、金榜类等;按厚薄区别可分为单宣类、夹宣类、贡宣类、三层贡类等;按材质用料即纸张中青檀皮的比重可分为绵料类(30%~40%)、净皮类(60%~80%)、特净皮类(80%以上)等;而按纸型纸纹的不同则可分为丝纹类、罗纹类、龟纹类等。宣纸的品种分类如表1所示。

1   宣纸的品种分类

分类方式

种类概括

加工程度

生宣(未经再加工的白宣纸)和熟宣(在生宣基础上经染色、印制等再加工的宣纸)

尺寸规格

四尺类、五尺类、六尺类、八尺类、白露类、长短扇类、接半类、金榜类等

厚薄区别

单宣类、夹宣类、贡宣类、三层贡类等

材质用料

纸张中青檀皮的比重可分为绵料类(30%~40%)、净皮类(60%~80%)、特净皮类(80%以上)等

纸型纸纹

丝纹类、罗纹类、龟纹类等

1.4 特性优点

具体来说,宣纸相比普通纸张存在润墨性优、固形性强、耐久性好等三大特性优点。

1.4.1 润墨性优

纸张的润墨性是指在吸附墨汁后的向四周扩散的程度。一般来说纸张的吸附性越强,墨色的浓淡对比越分明,层次立体感也越清晰,书画作者可以利用其笔力轻重自然的调整笔墨的浓淡,从而创作出湿润灵动、层次分明的作品。正因为宣纸主要配料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兼具韧性和柔性特点,决定了宣纸具有极强的吸附墨粒和扩散液汁的性能,能够很好的表现艺术界通常所说的“焦、浓、淡、枯、湿”等五种墨色,即在泼墨处淋漓洒脱;积墨处浑厚酣畅;浓墨处明光锃亮;淡墨处泥而不滓;焦墨处细腻坚韧。总之,宣纸因其优良的润墨性能够很好的达到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1.4.2 固形性强

纸张的固形性是指在着墨后不起皱、不收缩、不翘边、不起毛、保持平整的特性。相比其他纸型,宣纸的固形性极为稳定,主要原因是青檀皮纤维的规整度较高,纤维间的孔隙较多且十分均匀,且其纤维素含量较少,而碳酸钙微粒的含量较高,上述特性能够有效抑制纸张的收缩变形。因此宣纸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都能保持较好的纸张完整性,且时间越长固形效果越好。这对于书画作品的创作和保护都十分有利。

1.4.3 耐久性好

纸张的耐久性包括防虫(防止害虫的啃食蠹蛀)和抗蚀(抵御光线、高温、湿水、微生物等的侵蚀)能力。宣纸的配料中含有大量呈微碱性的碳酸钙成分,因此很难受到害虫的啃食,同时碳酸钙微粒也能有效抵御空气中酸性物质的腐蚀。另一方面,宣纸的制造工艺过程中对于纸浆的处理过程非常细腻,纸浆的损伤极小,氧化程度不高,因此兼具耐热、耐光、耐老化等自然侵蚀特性。综上所述,正是宣纸极强的耐久性,国家文物馆中收藏了唐宋以来保存较为完好的史籍文料和字帖碑文大都使用宣纸创作,因此宣纸也享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1.5 广泛用途

宣纸的实际用途十分广泛,一是因其拥有防虫抗蚀的耐久性,自古以来常用于图册印制和珍贵典籍;二是宣纸经过裁剪之后也可以做成各类金钱、动物、房屋等常用器物的外形,可用作庙会和祭祀中祈福美好祝愿和愿景的贡物;三是用于制作节日中的花灯、彩灯;四是在古代军事中采用纸浆和硬布混合制造轻质铠甲用于机动作战,也用于制造纸鸢作为战时的侦查通讯手段;五是利用其吸附性和韧度弹性等特点与油漆结混合作为室内装饰和家具用品,如屏风、门窗、桌具外饰等

2 宣纸的传统制造工艺

宣纸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传统古法制造主要分为原料采集、皮料制造、草料制造、纸张加工四大环节。整个过程包括浸泡、腌制、蒸锅、晒场、雨淋、捶打、加汁、烘干、平整等数十道工序百余项项操作,制造周期长达两年,正所谓“一张宣纸,千滴血汗”

2.1 制纸原料采集

首先宣纸生产对于原料的要求就极为严苛,主要原料为特产于皖南山区的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天然矿泉水、石灰粉、漂白剂等,其中青檀树必须选择枝条细长、圆润均匀、厚薄适中的树皮,这样才能形成吸墨性能好、纸质柔韧、色泽历久的优质宣纸。

2.2 皮料制造工艺

宣纸的皮料制造工艺包括毛皮、湿皮、干晒,皮料等五个阶段数十道工序所组成,即断片→熏蒸→削皮→浸灰→堆集→搓洗→晾晒→成坯→清洗→晒干→装锅→蒸煮→洗净→晾晒→燎皮等[16,40,43,35,33]

2.3 草料制造工艺

宣纸的草料制造工艺包括草坯、蒸草、干草、草料等四个阶段几十道工序所组成,其中重要步骤有打草→埋置→擦洗→抹灰→清洗→晾晒→制坯→蒸锅→冲洗→曝晒→打草→晒台→炙烤→荡涤→晾晒→燎草等

2.4 纸张加工工艺

纸张的加工工艺是整个制备过程的关键所在,其主要包括预制、晒坪、磨料、水碓、切片、整料、填料、捞纸等十几道工序数百个操作组成,重要操作步骤有剥皮→除草→脱皮→结草→翻皮→削切→配料→过滤→浮漂→倒槽→捞纸→榨取→光照→熏烤→浇筑→炙烤→查验→剪裁→捆扎成纸等。整个过程耗时约15~20个月,其中每道工序和操作都需纯手工完成,某些具体操作还需反复进行,直到产品达到要求才能继续下一道工序,最终完成宣纸的成品制造。宣纸传统制造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 宣纸制造工艺的发展

进入现代,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宣纸的制造工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按上述传统制造工艺的主要环节对宣纸制造工艺的发展进行总结概述。

3.1 制纸原料方面

通过整理收集资料,进入现代化工业生产模式以来,制纸原料方面的改进不大,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宣纸本身对于原料的品质就有极为苛刻的特殊要求,且青檀树皮等重要配料受生长环境和自身特质要求,本身的可替代性极低,目前龙须草桨板代替沙田稻草或多种草料混合的方式来提升宣纸的润墨性和书写强度

3.2 皮料制造方面

在皮料制造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产量,宣纸生产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纷纷引入化学法制浆/漂白工艺,即使用机器和化学试剂加速宣纸皮料的制造成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56年成功投产的青檀皮常压蒸煮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中的烧碱、漂白粉等原料,革新后的制造工艺及简化为:浸渍、脱皮、蒸馏、荡涤、漂白、打浆等数个固定步骤,前后只需要3天左右时间,使皮料生产周期由十多月缩短至一周,皮料制造的原材料利用率也提高了50%以上1957年使用现代化搓洗设备实现了对青檀树皮的搓洗筛选步骤自动化升级,简化了传统方法的繁杂过程,提升了于20倍的制造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975年试验成功的石碾式自动草浆制造方法,完全代替了传统人工切割-削皮-晾晒-打坯的过程,并有效提升了宣纸的成品质量

3.3 草料制造方面

草料制造方面,工艺革新主要集中在制坯/打浆/清洗的过程自动化升级,如传统打浆方式主要以人工舂捣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造纸厂纷纷引入打浆机、洗漂剂、风干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不仅节约了劳动成本,且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另外在燎草这一关键环节上,现代化改进工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1983年由安徽省科技委主持并推出的氧化碱性法,其参考借鉴国外SapoxalNacoModo-Cil-Sunds等较为先进的洗漂方法,立足自身条件研发适应宣纸加工制造的改进工艺,将原本较为复杂的草料生成过程简化为碱法重蒸→水碱漂白→补差净化三大标准化步骤,该方法不仅达到业界宣纸工艺标准,并且相比传统宣纸制造工艺在物理和性能指标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该方法在1999年正式通过安徽省科技委鉴定,并投入推广使用

3.4 纸张加工方面

纸张加工方面,改进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纸张的烘焙和干燥工序,如从1993起中国宣纸集团就将钢制烘焙器具代替传统的砖制烘焙台,并创新性的使用锅炉集中供热的方式提高加工效率,该方法不仅降低了操作一面的热辐射,从而节省了工业燃煤,且大量降低了人力,缺点是因火候原因是宣纸的紧度增大,对于其润墨性有一定负面影响,另外该方法耗资较大,对厂房的技术指标要求也较高,只适用于大工业生产线,小规模作坊一般难以适用2007年则采用机器压榨脱水的方式革新了传统纸张加工中的光照晒干成纸工艺,无论在制造效率和成品质量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该项革新因此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另外,从1985年起,敬献升至二厂陆续投入1000余万元引入了圆网造势技术以更新传统宣纸纸张加工中的捞纸/晾晒/熏烤工艺,该技术大大提升了宣纸的产量,但也出现纸质润墨性下降的弊端。表2总结了宣纸制造工艺的现代化发展情况与优缺点。

2   宣纸制造工艺的现代化发展情况与优缺点

发展情况

优点

缺点

制纸原料

龙须草桨板代替沙田稻草作为辅料

提升宣纸的润墨性和书写强度

很难保证传统宣纸的特性

皮料制造

青檀皮常压蒸煮技术

减少生产周期,提升原材料利用率

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不适合传统小型生产作坊

现代化搓洗设备

简化生产过程,提升生产教育

石碾式自动草浆技术

完全代替了传统人工切割-削皮-晾晒-打坯的过程,提升产品质量

草料制造

打浆机、洗漂剂、风干机等自动化生产设备

约了劳动成本,且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

氧化碱性法

简化/标准化生产步骤,提升生产工艺物理和性能指标

生产稳定性存在不足,对生产工人技术性要求比较高

纸张加工

钢制烘焙器具和集中供热方式

节省工业燃煤,降低人力物力

因火候原因是宣纸的紧度增大,对纸张润墨性有一定负面影响,只适合大规模生产线

机器压榨脱水法

对宣纸制造效率和成品质量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

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不适合传统小型生产作坊

圆网造势技术

大大提升了宣纸的产量

纸质润墨性下降

4 宣纸制造工艺的展望与思考

4.1 产业管理与工匠精神相结合

目前宣纸的生产制作过程主要以家庭作坊和当地企业为主,在产业结构上缺乏大型企业机构式的管理方式,这不仅限制了宣纸生产发展的规模,且同样不利于宣纸制造工艺的良性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这种作坊式的产业管理结构造就了宣纸生产的工艺成就,因此如何将现代化的产业管理方式与传统的造纸工匠精神相结合,在保证宣纸的高品质高产出的同时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走出一条独特的宣纸制造之路,是未来宣纸制造走出瓶颈、面向世界的重要一环。

4.2 推陈出新与功能运用相结合

目前来看,宣纸制造的工艺水平能够保持持续发展提升,能够很好的嫁接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设计,其应用性开发至关重要,如何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且兼具实用性的宣纸产品,是其工艺发展的创新点之一。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结合宣纸的特质入手。首先是充分利用宣纸的特性,创新发掘其书画层面以外的功能,如利用其防腐、通透和纹理充足的特点,将宣纸材料应用于灯罩、包装、家具外饰、装饰盒等,推陈出新宣纸的应用性功能,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开拓创新宣纸的工艺性,使其能够在书写绘画的主要功能方面能够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风格,同时保留自身的韵美,进而提升自身的功能运用,更好的呈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4.3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结合

大工业化生产的当今世界,传统宣纸制造工艺因其生产制作成本都较高而经济效益较低,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宣纸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增加了生产效率,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处理好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生产的关系,是实现宣纸制造工艺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结合,落到宣纸制造的基点上就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探索发展新的加工工艺,才能更好的将中国宣纸发扬光大。


分享